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卷(一)
注意事项:
1.全卷满分共分,考试时间共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l5分。请将答题卡上代表
该题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秩序井然栉风沐雨卷帙浩繁独树一帜
B.一泓清泉宏观调控曲肱而枕鸿鹄之志
C.樯桅毗连言论精辟臧否人物嗜书成癖
D.欣逢佳节歆慕不已万马齐喑馨香满院
A(都读zhì;B曲肱而枕gōng,其余读hóng;C毗pí,精辟pì,臧否pǐ,
癖pǐ;D万马齐喑yīn,其余都读xī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洞悉融会贯通自出机杼墨守成规
B.撕打义气相投计日成功推崇倍至
C.隔阂迫不急待水乳交溶有侍无恐
D.风糜笑容可拘滥芋充数破绽百出
A
B撕→厮义→意成→程倍→备
C急→及溶→融侍→恃糜→靡
D拘→掬芋→竽
3.下列划线字的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旁(旁边)征博引虎踞(蹲坐)龙盘荒诞不经(常规)
B.苦心孤诣(达到)赴汤(热水)蹈火置之度(考虑)外
C.茹(吃)毛饮血甚嚣(嚣张)尘上克勤克(能够)俭
D.听(听任)之任之尾大不掉(摆脱)若即(靠近)若离
B
A.“旁征博引”的“旁”应为广泛的意思,“旁征博引”即为广泛引用资料的意思;
C.“甚嚣尘上”的“嚣”应为吵闹、喧哗之意,“甚嚣尘上”多指恶势力或某种言论过
于放肆;
D.“尾大不掉”的“掉”是摆动之意,“尾大不掉”比喻机构大不容易指挥。
4.下列各句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刘校长来学校里不过几天,许多人还不认识。
B.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他的笑话讲不完。
C.在《我的父亲》这篇文章中,他写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D.三个老师提出的建议,在教代会上以全票获得通过。
C
A许多人不认识校长—校长不认识许多人
B他讲笑话—他本身的笑话
D三个老师—三个建议
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
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长
征的伟大意义。
B.蜡烛一生虽然短暂,却把毕生心血化为光明来照亮别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赞颂大公无私的牺牲精神。
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形容愁多易老。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对敌人、对
人民的不同态度。
D
D项运用了对偶和对比的修辞手法,不是夸张。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和乐歌唱的,它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初唐张志和的《渔歌子》、王之涣的《凉州词》,中唐白居易的《忆江南》等就
是早期词作的名篇。
B.元杂剧主要由曲词、宾白和科介构成。“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
白朴的杂剧代表作分别是《窦娥冤》《汉宫秋》《倩女幽*》《墙头马上》。
C.闻一多是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早年曾参加“新月社”,主要作品有诗集
《死水》《猛虎集》等。
D.世界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战争与和平》《人间喜剧》《浮士德》的作者
依次是英国的莎士比亚、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法国的巴尔扎克和德国的歌德。
D
A王之涣的《凉州词》是诗,非词;
B《倩女幽*》——《倩女离*》
C《猛虎集》——徐志摩
7.“字字写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和“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分别讲的是中国
古典文学中的()
A.《水浒传》和《聊斋志异》B.《西游记》和《聊斋志异》
C.《儒林外史》和《三国演义》D.《红楼梦》和《三国演义》
D
8.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赵树理是“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等。
B.《孤独者》中塑造的吕纬甫是一个贫苦的农民形象。
C.余秋雨是文化散文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山居笔记》、《千年一叹》等。
D.《务虚笔记》是轮椅上的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同时也是他半自传式的作品。
B
《孤独者》中塑造的魏连殳是一个知识分子形象。
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的每月十五。
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D.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
B
既望”是指农历的每月十六
10.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第一部神话集是《山海经》,第一部农业百
科全书是《齐民要术》。
B.古代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天子、殿下等。
C.令尊是称呼对方的父亲,令堂是称呼对方的母亲,令阃是称呼对方的妻子,令
郎是称呼对方的儿子,令媛是称呼对方的女儿。
D.六部是古代中央行*机构中各部的总称,始见于隋唐,各部的长官称为尚书,
副长官称为侍郎。
B
殿下是对太子的称呼。
11.下列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描述,与古代的说法或传说不相符的是()
A.元宵节挂灯最早跟佛教仪式有关联。
B.清明节吃寒食最早是为了纪念一位先皇。
C.中秋节吃月饼曾与反抗元朝的统治有关。
D.古代的春节叫元旦,意为一年的第一天。
B
寒食节是纪念介子推。
12.下列作家、作品、时代(或国别)及体裁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欧根·奥涅金》——普希金——俄——诗体小说
《老残游记》——刘鹗——清——小说
B.《日出》——曹禺——现代——戏剧
《草叶集》——惠特曼——英——诗歌
C.《四世同堂》——老舍——现代——戏剧
《警世通言》——凌濛初——明——小说
D.《牡丹亭》——关汉卿——元——戏剧
《水浒传》——施耐庵——清——小说
A
B惠特曼—美
C《警世通言》—冯梦龙
D《牡丹亭》—汤显祖—明
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殿
试录取者称为“进士”。
B.“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韩愈、柳宗元提倡的一种文体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
“古文”是指先秦两汉的散文,韩愈大力提倡这种文体,以反对六朝以来浮艳颓靡
的形式主义文风,他的《师说》《劝学》《马说》《祭十二郎文》是流传千古的
优秀散文。
C.青莲居士、四明狂客、少陵野老、香山居士、“六一”居士、东坡居士、白石道
人、湖海散人依次是指李白、孟浩然、杜甫、白居易、王安石、苏轼、姜夔、施
耐庵。
D.绝句每首四句,等于律诗的一半,所以也称“截句”、“断句”,唐朝诗人杜甫,
擅长七绝,有“七绝圣手”的美称。
A
B《劝学》—荀子
C“四明狂客”是贺知章、“六一居士”是欧阳修
D杜甫——王昌龄
14.下列名句与作者排序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子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C.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
D.千里之提,溃于蚁穴——刘备
D
韩非子
15.16世纪法国作家拉伯雷的一部小说,风靡一时,两个月内的销量,就超过了
《圣经》九年的销量,这一部赞颂人文主义的伟大杰作是()
A.《神曲》B.《十日谈》C.《巨人传》D.《唐吉诃德》
C
二、阅读理解(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6小题,每小题
2分,请将答题卡上代表该题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问答题2小题,请在答题
卡相应部分作答)
(一)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完成的16~20题
民意和舆论
童兵
①民意是整个社会普遍意志和意识的集中展现。通过对一定空间和时间民众
的观察、捕捉、测量、分析与呈现,人们可以感知甚至洞见民众的所思、所盼、
所喜、所恼,从而了解及把握民心向背及民愿所求。()能够以此为依据,为
民执*,务实谋划。()可以透过广泛的民意考问自己的立场和追求,应对大
众的异同及短长,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则可以根据民意察情理,判是非,
既为官方喉舌,又当民众耳目,力求于人于事,皆以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和群体
意愿为取舍。
②从广义上说,民意有时也称作舆论。舆论是大众就他们共同关心或感兴趣
的问题公开表达出来的意见的综合。美国新闻学者约斯特认为,舆论实质上就是
公共情绪。林肯甚至说,“公共情绪就是一切”。有了公共情绪,一切皆可成功;
没有公共情绪,一切皆将失败。因此,一些铸造公共情绪的人要比那些制造法律
或者宣布判决的人要高深得多。
③然而,民意同舆论还是不同的,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其中,民意的
突出特点是非表层性和相对稳定性。民意是较大规模民众一般的内心活动和对某
些事件、事态、机构、人物以及这些机构人物*策言行的相似或相同的评价,
这种社会评价及社会情绪有时还可能伴随着相当规模的群体示向性活动。而舆论
只是民意的初期形态,是处于表层的群体情绪。民众的所言所行,常常出于情感、
心绪的激发而成,理智和理性相对较少,以言相传,以情相染的成份较重。舆论
还是变动不居和改变难料的,因而又缺乏稳定性和可测性。朝意夕改,此事此
地一种看法,另一地又持一种看法,是常有的情状。一个事件的冲击,可以让一
些人冷静下来,又可能让一些人焦躁不已。一个意见领袖的一席话,可能改变一
些人的意志,也可能坚定一些人的观点。
④民意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易于测知,在一段时间内较少变动。民意充
盈着一定时域、地域特定人群甚至多数民众对公共事件、公共*策、公众人物的
观察、思考与评价,这种砚察、思考与评价常常是理性的、务实的、感情成份少、
客观成份多,因而作为民意的这种社会情绪,相对于一般舆论来说,显得厚实、
有力、威慑性强。因此,民意比舆论更有威力,对官方的压力也更大。
⑤相对于官方意志而言,民意表达的是大众的意见、意志、要求和愿望,而
官意志体现的主要是*府的立场、观点和意愿。在一个民主化程度不高的社会里,
所谓官方意志往往是主要官员尤其是高官的立场与观点,有的情况下,官方意志
完全代表着最高长官、行*首长的立场与意愿。在这样的社会结构和权力权利关
系下,民意不免会受到轻视、蔑视甚至践踏。
⑥就舆论的构成与布局看,一个社会至少存在着民间舆论与官方舆论两类。
官方舆论依据与依附于官方意志生成与变动,而民间舆论则主要服从并服务于民
众的根本利益与基本立场,虽然民间舆论有时可能由于种种压力会屈从于官方意
志,也可能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奇从于官方意志,但民间舆论在总体和大
局上总是从有利于伸张和服务于自身的根本利益与基本立场的原则是不会改变
的,民间舆论不违背民意,为伸张与贯彻民意的原则是不会改变的。由此观之,
民意比之官方舆论、官方意志实在、具体、稳定、尖锐,更有韧劲和耐力,也更
有实践力和可操作性。此外,由民意操控的民间舆论也易转化为行为与行动,即
转变为公共事件和群体性事件。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超过官方舆论场而高看民间舆
论的原因,也是人们超过官方意志而敬畏和尊重民意的原因。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节)
16.在第①段的三处()中依次填入相应的词,根据上下文,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为传媒业者为*者为民者
B.为*者为民者为传媒业者
C.为*者为传媒业者为民者
D.为民者为传媒业者为*者
B
17.根据上下文推测:下列不属于第③段“相当规模群体示向性”民意活动的是()
(2分)
A.选举投票B.演讲呼号C.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