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克雷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有一本轮回越狱指南等您签收
TUhjnbcbe - 2021/12/2 14:50:00
北京看白癜风什么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

心经

XinJing

宝宝: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应该怎么修呢?有具体的修法吗?

奶奶:

CBB此前为我们介绍了两种空性的修法,即“有相”和“无相”的修法。如果用“有相”的修法来思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就是“无明”从来就不存在,我们本来就是佛。以修金刚萨埵为例,观想自己本来就是金刚萨埵,然后安住在证悟的境界中。如果还没有证悟,那就一边念诵金刚萨埵心咒或百字明,一边观想自己就是金刚萨埵佛尊,周遭的世界也是清净法界,一切声音都是清净的咒声,众生都是五方金刚萨埵佛尊(哇,不能继续说了,不晓得是不是泄露了秘密……哈哈)其实,这在《金刚萨垛修法·如意宝珠》中有详尽的介绍,这个修法非常高级,只不过太容易得到的,大家往往不会珍惜。

第二种“无相”的修法,例如通过修上师瑜伽,直接安住在你所证悟的空性境界中。倘若还没有这样的境界,也可以让自己相似地安住在空性的感受中。我们在之前的内容中也多次分享过,如何通过思维抉择空性,之后安住。当然,开始“抉择”时,就已经“有相”了,但大多数人只能一步一步慢慢走。

宝宝:

这些内容已经让我觉得高不可攀了……有没有能直接在生活中运用的方法呢?

奶奶:

当然,所有的Fo法都可以落实到生活中。只不过要把座上的修行,把理论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是需要一个次第的,首先需要座上的功夫到家才行,否则烦恼来袭时,十八般武艺都还给书本和SS了。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很难做到立即斩断无明、证得佛果,如果一开始连十二缘起是什么都没太搞明白,就直接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恐怕是在自欺欺人。因此,我们需要从“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或者“无色受想行识”开始修,比如不断提醒自己:“我眼睛看见的一切都是不存在的、如梦如幻的……”这样一点点地消灭“无明”。

宝宝:

奶奶,《心经》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是不是因为观世音菩萨已经“观自在”了,所以十二缘起后面一连串儿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呢?那他是怎么“观”的呢?

奶奶:

不同的教派和SS对“观自在”也会有不同的解释。按照CBB等高人的讲解,我认为“观自在”就是没有什么“能观”、“所观”,这才是真正的“自在”。

通常情况下,我们凡夫“观”一件事物,会自动默认它是真实存在的,于是产生各种评判取舍,这样怎么可能自在呢?比如,一“观”到自己老公出轨,儿子考试不及格,股票一片绿油油……立马浑身都不自在了,是不是?只有真正做到“照见五蕴皆空”才能够自在;没有观的观,才叫做“观自在”。

宝宝:

突然想到了奶奶之前分享的“回头观心”的方法。

奶奶:

“回头观心”是一种初级的禅修方法,这里面的“观”和观自在菩萨的“观”,还是有很大差异的。从究竟的层面而言,哪有什么内和外?又何谈“回头”呢?在“观自在”的境界中,连“回”这个字都不能用。其实,在语言文字上说出花儿来,都是无济于事的,只有当我们自己亲身体会到了远离能所的境界,才能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自在”。

宝宝:

也就是说,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理论上明白《心经》中所说的空性是什么意思,然后尽量在生活中串习:这个世界是空性的,包括轮回和涅槃都是不存在的。再从“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无色声香味触法”一个个次第去观修,慢慢从有相的修法过渡到无相的修法,对吗?

奶奶: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这个样子的,我们只能从打好基础开始,不断成熟自己的根机。

宝宝:

奶奶,《心经》从最开始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到现在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是不是一个逐渐细分的过程?但同时,这些又都包含在“观自在”里面?

奶奶: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比如我家现在特别脏,需要大扫除,刚开始我会先用大个的叉头扫把(我们四川的方言,就是用竹桠做成的一种长柄扫帚),先把粗大的垃圾扫走,这就相当于用单空的方法观修“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阶段。等大块的垃圾清理得差不多了,再用细毛的小扫把、拖把、鸡毛掸子、抹布等,从粗到细一点点地清理打扫,这就是后面这些“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等等。同样的,《心经》也是从我们凡夫比较容易理解的事物和概念入手,先将一些粗大的概念抉择为空性,再逐渐细分,最终将一切万法都囊括其中。

修行人通过这样的思维、抉择,就有可能体会到单空的境界。虽然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而言,刚开始能够体会到单空境界,就已经很不错了。但如果一直停留在单空的状态中,这将是一条需要走三大阿僧祇劫的路。所以,想要突破瓶颈、尽快成佛的话,千言万语还是那句话——好好修加行吧!

宝宝:

奶奶,对付十二缘起这个链条?我们是不是应该找一个比较薄弱的地方砍下去,这样它就断掉了?

奶奶:

对!还记得我们分享过的“三世两重因果”吗?相对而言,斩断“因”会比改变“果”轻松一些,一旦“果”的链条展开,就不太好对付了。例如,在第一重因果中,“无明”和“行”就是因,后面的“识、名色、六入、触、受”都是果;在第二重因果中,“爱、取、有”这三支是因,“生”和“老死”是果。小乘的方法是奋力对治“爱、取、有”,大乘则更倾向于用空性的宝剑斩断“无明”,看清“爱、取、有”的本质。

宝宝:

可是,链条松了跟链条断了是两码事。

奶奶:

没错,但是链条不松,怎么可能断呢?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先让链条松动,例如在“爱”这个环节上不断打磨、侵蚀——“爱”就是我们的贪嗔痴,当它产生时,比如奶奶特别执著一种香味,我可以不像小乘那样排斥它,而是明白它只是一种幻相、一种分别,如此不断串习,总有一天链条会开始松动的。

当然,也不是没有一下子就斩断链条的可能,像六祖惠能大师那样,一刹那间通达了万法空性的本质,他们即使还有“触”和“受”,也不会再有“爱”,没有了“爱”,一切就都解决了。

宝宝:

好的奶奶,我还是乖乖去修加行吧。

奶奶:

是的,如果仅仅停留在单空的境界中,前方还有漫漫长路,因为单空并不是真正的智慧和光明。其实,修加行才是真正的“捷径”,能够帮助我们尽快抵达,所以我们不要以为,自己可以安住几个小时,就不用修加行,不用去做一些缘起层面的善法了。只有在缘起层面足够努力,多去积累一些让链条松动的缘起,才有可能彻底冲出轮回的囹圄。

连载中

心灵乐园

学佛要带点烟火气

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一本轮回越狱指南等您签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