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8月必须去影院看哪部电影?
思来想去,首推《》。
从它确认引进,到正式定档,已经过去了天。
可以肯定的是,引进版与北美公映版内容一致,分钟无删减。
传说中,整部电影一镜到底的长镜头,以及对战场上人性的挖掘,都将在银幕上接受观众的考验。
《》什么来历?
作为颁奖季的热门选手,相信大家留意《》很久了。
先看看它的战绩: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混音。
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
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最佳英国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特殊视觉效果、最佳音效。
以及十几个其他大大小小的电影奖项。
在奥斯卡揭晓之前,不少影评人都*《》是最佳影片的不二之选。去年12月25日,影片在北美小规模上映后,IMDb评分8.6,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0%。
影片导演名字十分响亮——萨姆·门德斯。
自年上映的《:大破天幕杀机》后,萨姆·门德斯一直没怎么导戏。他心中反复酝酿着一个故事,跟祖父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前线做传令兵的真实经历有关。
54岁这年,他终于完成了这个愿望,把它拍成了《》。
剧情自然跟传令有关。
一战期间,两名英国士兵斯科菲尔德(乔治·麦凯饰)和布雷克(迪恩·查尔斯·查普曼饰)受到指派,被要求完成一个不可能实现的任务。
上为迪恩·查尔斯·查普曼,下为乔治·麦凯
二人必须要在8小时内,潜入敌区传递“明日停止进攻”的重要情报。
传递成功,皆大欢喜。万一失败,将葬送条战士的生命。而这其中,包括布雷克的亲哥哥。
片中下命令的,正是科林·费斯
在传递指令的过程中,他们经历了生死的考验,见证了战争的残酷和友情的价值。
当然,一路上还有许多贵人相助。
比如,“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演的上校。
见过这样的刀疤眼“卷福”么?
还有安德鲁·斯科特饰演的士兵等。
凭什么成为颁奖季宠儿?
《》有点像《魔戒》和《鸟人》的结合体。
从剧情来说,它本质上跟《魔戒》雷同,都是主角拿到任务,或背负亲人前途或背负家国情怀,层层通关完成使命,并获得自我成长。
从形式来说,它有种当年看《鸟人》的惊喜,还真没见过这么拍的一战片。
它为什么能拿奖?除了跟一战相关、挖掘战场人性、歌颂友情价值的主题之外,我大胆猜测,《》还是赢在讲故事的方式。
这是部“伪一镜到底”的电影,镜头跟随两个士兵,在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之间来回切换。
这种拍摄方式,最突出的就是“沉浸感”,观众仿佛跟主角一同在战场匍匐前行。
随便截几帧,感受下↓
镜头时不时跟随主角的眼睛,让我们看到战场上的残酷细节。比如,苍蝇在尸体旁边嘤嘤作响,老鼠在尸体上窜来窜去,士兵们的脸几乎都要被吃掉了。
这种身临其境的窒息感,让人触目惊心。
整个观影过程,像看盗贼电影一样让人兴奋,像看科幻噩梦一样令人不安。
能明显感觉到,萨姆·门德斯这次想做个技术流。
镜头的调度,要与演员的表演同步,一旦开始,就不能停下来。
落实到拍摄现场,主演要拿着剧本一边走,一边逐场戏对稿。因为导演必须要明确,从A景走到B景要多久,场景的长度要与移动的距离一样。移动距离不能长过场景,反之亦然。
难以想象的是,片中的主场景“战壕”,也是一边彩排,一边用机器挖。因为战壕要随着拍摄的进度,随时调整长度。
现场挖战壕
顺时序拍摄,意味着影片几乎没有什么景是重复的。
片中部分外景
全外景的拍摄要求,让《》成为一部“靠天吃饭”的电影。
片中有不少场景,发生在狭长的战壕内,但现场无法架灯。因为当你跑进战壕里,再绕圈拍摄,根本没有位置放置灯具。
顺时序拍摄,也加重了拍摄难度。为了连戏,必须要持续在阴天拍。
如果遇到大晴天,就只能改成彩排。
现场经常只有5分钟拍摄时间,因为一会乌云就飘走了......
在了解影片之前,我根本想不到,萨姆·门德斯和罗杰·狄金斯对细节,能扣到什么程度。
有一场戏,要放烟花照亮整个城镇。
光线需要从窗户照进来,产生不同层次的阴影,做出地面移动的质感。
他们专门造了一个模型,来测试阴影的移动方向。反复演练,找出烟花在空中停留多长时间,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光线测试
这仅仅是影片物料中放出来的一个细节而已。
全片分钟,萨姆·门德斯和罗杰·狄金斯不知道还做了多少模型和测试。
而这些测试,在电影中的最终呈现,不过几分钟。
落实在片中的光影呈现
萨姆·门德斯说,自己一开始就想以实时方式来拍这部电影。
让观众一同踏上征途,与主角一起共呼吸,置身战壕,了解这些士兵的处境有多艰难。很显然,《》在视觉风格上的突破,打动了颁奖季的不少评委。
《》片场照
#复业影院活动#
one
全民9.9观影
two
充值送大礼
来啊,来报复性看电影啊
在偷偷告诉你一个免费看电影的秘诀
快来和小编做同事吧!
注: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