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克雷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陌上翠桑傍绿水
TUhjnbcbe - 2020/8/5 11:13:00
白癜风的专家

陌上翠桑傍绿水


    是金钗之年下的苏杭,在栋年久的古式木楼旁,与一女子擦身过。容颜过眼如烟,而那身万般旖旎的衣裳,擦过我脸颊时的细腻柔软却是深记。其时的我,是蓬门未识绮罗香啊。


    后来读到,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虽说有股辛酸自诗中溢出,但也知晓了,原来那如云彩样美丽的衣衫,是从蚕嘴里吐出的丝织成的。


    《魏风


    十亩之间》写道: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远在几千年前已是如此一幅规模可观,热闹和谐的采桑图,何况时空跨越至今,更是恢宏壮大了。


    我的桑梓之地,在有着“中国茧都”美誉的富安。放眼观,田野里数万亩的桑园,傍在玉带样的串场河两岸,把河水也映得碧波荡漾,逶迤流淌。桑园里三季别样的翠意更迭,绿波如涛,投身其间,似星落大海,打捞不到。这方蚕的粮仓在平原大地,绿水清风中生机盎然,蓬勃成长。


    当暖风暗送,历了一个寒冬的桑树,接到讯息,抽枝催芽展叶,随着春阳融融,愈发苍翠碧绿,为还在睡梦里的蚕们,添柴加火,烹饪美味。蚕对生活质量有很高的要求,桑叶洁净,室温适宜,定时消*,严防疾病侵扰。短促的一生里,它们尽全力不辜负蚕农的艰辛,勤恳食桑叶,为丝方尽做最后的凤凰涅槃。


    茧都富安,已建成的关乎茧丝绸文化的景点,内容丰富,流连其中,忘了思蜀。在丝绸文化馆里,对丝绸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了全新的认识。接着是采桑问茶园,在这里仿佛置身于桑树的王国,惊讶,惊叹。还有染整园、丝绸园、丝腺园等。感触最深的是丝腺园的制丝过程,让我对“抽丝剥茧”这个词的理解,从抽象到形象。热气蒸腾的厂房里,机声隆隆,蚕茧在沸水里翻滚流动,工人们用灵巧的手,抽出根根用汗水灌注的丝线。如雪山般的蚕茧,经过选剥、煮茧、缫丝、复摇、整理等工序变成白洁如玉的真丝。


    沃土生长桑树,农人用其叶育蚕,蚕作茧抽丝,丝线织成柔美斑斓的丝绸,最后成衣,为人间风景增彩添光。茧都富安,在碧水青山里,在大地白云间,在世界的片片角落,上演着幕幕陌上翠桑傍绿水的美丽。

1
查看完整版本: 陌上翠桑傍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