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克雷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霍乱时期的爱情爱情本身,像河流一样合 [复制链接]

1#
百癜风 http://m.39.net/pf/a_5112506.html

编者按:

优秀的书籍能带给人向上的精神力量。第27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特别策划“阅读人生同心抗疫”系列主题海报,从书籍中选出经典语录,为在疫情防控中努力付出的朋友们送去鼓励,一起感受文字的力量。今天是系列主题海报的第五张,与君共勉。

南方网讯(记者/杨智明)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曾说过:“有两部书写完后让我整个儿被掏空了,一是《百年孤独》,一是《霍乱时期的爱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完成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

马尔克斯曾在采访中说,他曾将这本书已经写好的部分全部改写,将时间向前推了五十年,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霍乱时期的爱情》。马尔克斯刻意让男女主人公生活在哥伦比亚十九世纪末处于火山爆发一样的形势下。那时,极致的浪漫主义仍在爱人们间流行。死亡不足为惧,生命将在爱中永恒。

作者笔下一百多年前南美大陆上令人艳羡的一段段浪漫传奇已经遥远得不可复制,但其中的*治隐喻与社会寓言似乎正在我们的身边发生。这不只是一篇爱情史诗,更是一个国家在历史的迷雾中挣扎前进的故事,其中搏动着哥伦比亚特有的、溢满热带植物与雨雾气息的生命力。它不仅鲜活地演绎了一段人物之间的浪漫史,又将世纪之交、历史洪流之中哥伦比亚社会的故事纳入其中,作者更是用关于历史、*治、社会问题的哲思使之更加丰富。它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生活的答案。

加西亚·马尔克斯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年《百年孤独》问世。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年出版《霍乱时期的爱情》。年4月17日于墨西哥病逝。

二十世纪的文坛标杆,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主峰,史上“无争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加西亚·马尔克斯所创造的世界是一个微观的世界。它以纷乱喧嚣、使人迷惑的现实描绘,反映了这个大陆令人信服的财产与贫困的现实。也许不仅如此,这是一个宇宙,人类心灵与历史的动力结合在一起,不时冲击着混乱的界限——屠杀与繁衍。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

这部光芒闪耀、令人心碎的作品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关于爱情的小说。

——《纽约时报》

马尔克斯的书改变了我的文学观念。

——莫言

《百年孤独》是天才之作,而《霍乱时期的爱情》是生活之作,它们是这样的区别,但都是一样了不起……可能也只有马尔克斯这样的作家才能写出这样的爱情。对这样的作家我们除了崇敬以外没有别的可说的,而且你永远那么崇敬他。

——余华

老人既有爱情又有死亡,这里的死亡变得很动人,爱情就变得更加动人。一个好看的爱情故事——向着它应该发展的方向发展,而在每一个发展的同时,它所给予你的都超出了你的预期,这就是《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必读之处。

——苏童

爱情主题:

好奇心也是爱情的种种伪装之一。

世俗的好处:安全感、和谐和幸福,这些东西一旦相加,或许看似爱情,也几乎等于爱情。但它们终究不是爱情。

关于暗恋/失恋:

事实上,这些信对她而言只是一种消遣,用来维持炭火不灭,但不必把手伸到火中,而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却在信中的每一行里把自己燃烧殆尽。他渴望用自己的狂热感染她,用大头针在山茶花的花瓣上为她刻下微型诗句。

他知道,易得的幸福无法持久,这点体会更多地是源自教训而非经验。

他坐在自己孤独的桌子前,和她共度她人生的片刻。

他再一次咬紧牙关,才没有让真相从他伤痕累累的心中滑落出来。

关于婚姻:

换一种方式,他们无法共同生活下去,换一种方式,他们也无法继续相爱——世上没有比爱更艰难的事了。

他们一起克服日常生活的误解,顷刻结下的怨恨,相互间的无理取闹,以及夫唱妇随的那种神话般的荣耀之光。那是他们相爱得最美好的时期,不慌不忙,适宜得体,对于共同战胜逆境所取得的不可思议的胜利,他们比任何时候都更了然于心,也更心存感激。当然,生活还将给他们更多致命的考验,但那已经无关紧要了:他们已到达了彼岸。

成熟的爱情:

他们之间的感觉并不像新婚燕尔的夫妇,更不像相聚恨晚的情人。他们仿佛一举越过了漫长艰辛的夫妻生活,义无反顾地直达爱情的核心。他们像一对经历了生活磨炼的老夫老妻,在宁静中超越了激情的陷阱,超越了幻想的无情嘲弄和醒悟的海市蜃楼:超越了爱情。因为他们已在一起生活了足够长时间,足以发现无论何时何地,爱情始终都是爱情,只不过距离死亡越近,爱就越浓郁。

关于时间:

至于弗洛伦蒂诺·阿里萨,自从当初费尔明娜·达萨在两人那段长久而受阻的爱情之后不留余地地拒绝了他,便没有一刻不在思念她。从那时起,已经过去了五十一年九个月零四天。无需每天在地下室的墙上划条线备忘,因为没有哪一天不发生点什么让他想起她来。

多年以后,当他试图回忆那个被诗歌的魔力理想化了的姑娘原本的模样时,却发现自己无法将她从昔日那些支离破碎的*昏中分离出来。即便是在急切等待着她的第一封回信的那些日子里,在他悄悄地望着她却不让她发现的那些日子里,他看到的也只是午后两点的阳光下和纷纷扬扬的杏花中她隐约的轮廓,无论季节如何变化,那情景始终都停留在四月。

“见*,那您认为我们这样来来回回的究竟走到什么时候?”他问。

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以来的日日夜夜,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一直都准备好了答案。

“一生一世。”他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