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克雷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澳大利亚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亨利midd [复制链接]

1#
澳大利亚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亨利·劳森的民族意识

宫红英,姜雪梅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

摘要:19世纪后半期,澳大利亚民族开始形成并萌发出以抵触英国为特征、以平等主义为精髓的民族意识。但是,澳大利亚原英属殖民地的性质使澳大利亚人的“母国情结”十分厚重。亨利·劳森立足于澳大利亚独特的民族历史,以《公报》为阵地,以迥异于英国文学的“丛林故事”等形式塑造出众多与英吉利民族完全不同的澳大利亚人的形象,歌颂他们寓有民族意识的“伙伴情谊”,最终铸就出澳大利亚民族文学,为国人摆脱“母国情结”以及普及澳大利亚民族意识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澳大利亚;民族文学;亨利·劳森;民族意识

19世纪末是亨利·劳森创作的旺盛期,处于澳大利亚民族的生成、演进阶段。在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过程中,英国对澳大利亚采取的对策是一方面努力维系现状,以维护英帝国的完整;另一方面尊重澳大利亚人的选择,以务实的态度与温和的*策来顺应澳大利亚社会的变化,他们几乎是在无意识中演变成为不同于英国人的澳大利亚人,因此,这一阶段是澳大利亚人“母国情结”最厚重时期。为了让仍有“澳大利亚英国人”之感的国人看到真正的澳大利亚,亨利·劳森在《公报》这块倡导民族文学的阵地上,担负起描写自己民族和人民的重担,以具有显著澳大利亚特色的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和诗篇,塑造了众多澳洲人的真实形象——他们已经不再是穿着澳洲衣服却具有英国气质的形象,而是打着粗犷、豪爽、幽默、乐观的民族烙印的与澳大利亚严酷丛林融为一体的土生土长的澳大利亚人,讴歌他们所具有的时代精神——“伙伴情谊”。亨利·劳森的民族文学作品反映了澳大利亚民族意识的精髓——平等主义,不仅增强了澳大利亚民族认同感,同时为他本人的爱国热情的宣泄和民族意识的传播涂上了浓重一笔。

一、澳大利亚民族意识的产生与澳大利亚人的“母国情结”

19世纪澳大利亚民族意识的产生源于澳大利亚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而澳大利亚民族经济的发展对澳大利亚民族的产生和形成起着决定的作用。

年“第一舰队”到达南威尔士后所进行的经济活动是为了保证英国官员和犯人的自给自足,时至19世纪初,牧羊业的产生与兴盛成为英国经济在南部的延伸和补充。牧羊业的发展很快走向了以英国为主要对象的海外市场,羊毛贸易的收入逐渐成为澳大利亚的主要经济来源,以牧羊业为主要内容和特征的澳大利亚经济逐渐向自主的民族经济转化。

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淘金热”带来的财富促进了澳大利亚经济的全面发展,多种经济体制逐渐代替了单一的牧羊业和羊毛贸易的经济体制,加之日趋明显的工业化,促使澳大利亚的民族经济发展目标由补充和发展英国经济转为增加澳大利亚的社会财富。民族经济的发展为澳大利亚民族的形成创造了物质条件。“淘金热”也促使澳大利亚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年,分布于六个殖民区的.3万人中,60%以上是在澳大利亚出生的,出生于英国的只占34%,此后,在澳大利亚出生的人口增长更快,年的人口调查表明,在当时的.1万人口总数中,澳大利亚出生的人已增加到占总量的77%。[1]这表明他们已经不是原本意义上的英国移民,而是移民的后裔,他们不满于英国对澳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屡屡本着新的国家观念去反驳来自母国的歧视言论,从而显示出与英国平起平坐态势。促使澳大利亚不满英国殖民统治的另一个原因是澳大利亚的防务问题。澳大利亚的防务一直由英国驻*承担,从年始英国出于世界争霸战略和缩减*备开发的考虑,撤走了在澳的全部驻*。而逐渐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德、法、美、俄等国对太平洋的殖民扩张日益加强,利益的趋同使澳大利亚人逐步走到一起,成为越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